※何 謂 糖 尿 病 ?
糖 尿 病 是 由 於 患 者 體 內 的 胰 島 素 分 泌 不 足 或 作 用 不 良 , 對醣 類 的 利 用 能 力 減 低 甚 至 於 完 全 無 法 利 用 , 而 造 成 血 糖 過 高 , 尿 中 有 糖 的 現 象 , 同 時 也 造 成蛋 白 質 和 脂 肪 的 代 謝 不 正 常 。
※血 糖 是 什 麼 ?
血 糖 就 是 各 種 食 物 經 人 體 消 化 道 代 謝 分 解 後 所 產 生 的 葡 萄糖 , 藉 血 液 運 送 到 身 體 各 部 分 , 做 為 能 量 的 來 源 。 理 想 的 血 糖 值 在 飯 前 應 被 控 制 在 80 ~ 120 毫 克 / 100 毫 升 的 範 圍 內 。
※尿 糖 是 什 麼 ?
當 血 糖 濃 度 高 時 , 葡 萄 糖 被 排 到 尿 中 , 造 成 水 中 有 糖 的 現象 。 一 般 血 糖 濃 度 超 過 180 毫 克 / 100 毫升 時 , 尿 糖 可 被 驗 尿 試 紙 檢 測 出 來 。
※ 糖尿病三多症狀:多吃、多喝、多尿
(a)胰島素可使多餘的葡萄糖貯存於肌肉及肝臟,此過程無法進行,血糖上升引起高血糖症,糖由尿液中排出,造成糖尿,腎臟過濾的糖份上升,形成滲透性利尿,尿量增加→形成多尿。
(b)尿量增加導致大量水份及鹽份隨尿液排出,造成脫水,導致口渴→多喝。
(c)因無法充份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引起蛋白質、脂肪消耗→引起飢餓→吃的多→多吃。
※ 飲食原則
‧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的原則,避免血糖暴起暴落,最好每天分為四到六餐。
‧均衡飲食,適量攝取主食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和魚肉豆蛋奶類。
‧多食用高纖維食物: 如全穀類(糙米、粗麥片),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等。高纖可避免血糖急遽上升,藉以穩定血糖濃度。
‧炒菜可用少量植物油(沙拉油、黃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忌吃動物油(豬油、牛油、肥油、奶油等)以及豬皮、雞皮、鴨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飲食宜清淡,不宜太鹹,少吃膽固醇的食物。如內臟(豬腦、肝、腰花) 蟹黃、蝦卵、魚卵。
‧儘量避免含糖食物,嗜甜可利用少許糖精代替甜味。
‧避免加工或醃製食物(蜜餞、醬菜)烹調方式應避免油炸、油炒、油酥食物,改用燉、烤、清蒸、水煮、涼拌的方式。
‧避免飲酒:即使無法避免,也須適量(適量指每週1~2次,每次可飲份量:例如,啤酒為250~500c.c.,白蘭地則是40~80c.c.)並且切記,不可空腹喝酒,以免低血糖發生。
‧切忌肥胖,應保持理想體重。
‧利用低熱量食物:如燙青菜、大蕃茄、蒟篛、去油蔬菜湯、加代糖之仙草、愛玉、洋菜凍、銀耳湯等,因熱量較低,若覺嘴饞,可選用之,對血糖影響較小。
※ 糖尿病是一種極為嚴重的代謝性病變,美國人口中約有6.3% (亦即1820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90~95%是屬於第2型糖尿病,在美國年齡60歲以上的人口中有大約20%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21世紀罹患率及致死率增加最快的慢性病,目前全球約有1億5千萬病患,估計到2025年將再增加1倍以上,屆時罹病人口會超過3億人。
依据中央健保局統計資料(民國91年)全國糖尿病患總人數為104萬人,佔人口數4.45%,該年之糖尿病健保費支出為671億元,占醫療給付總額20%。
Nicotine / Alcohol 抽煙喝酒過量 Improper Diets 飲食不當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
Endocrinal Change During Pregnancy 妊娠期內分泌之變化
※糖尿病的分類
第1型糖尿病約占所有糖尿病患的5-10%,通常都是在幼年期發作,這是遺傳基因缺陷所導致的自體免疫代謝疾病,患者的胰臟β細胞腺體無法分泌胰島素荷爾蒙來代謝葡萄糖,而必須仰賴胰島素注射維持生命。
第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患的90-95%,通常都是在中年後發病,但目前醫學統計發現有年輕化現象,第2型糖尿病是罹患率及致死率增長第1位的慢性病,患者主要的病理原因是胰島素阻抗性及葡萄糖之運送利用障礙。
妊娠型糖尿病是懷孕期荷爾蒙內分泌變化所誘發的高血糖症,其發生率為4~5%,雖然大多數的妊娠期間高血糖現象在分娩後,會自動消失恢復正常,但這些婦女是日後衍生為第2型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葡萄糖耐受異常潛伏前期型糖尿病
所謂葡萄糖耐受異常體質,又稱為潛伏型前期糖尿病,成年人口中約11%都有這種病理現象,這些人雖然尚未衍生為常態性第2型糖尿病,但其血糖值經常處於危險之臨界值(Borderline) ,主要的病理原因是葡萄糖之代謝利用及胰島素的活性比正常人低下所致,IGT是日後衍生為常態性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糖尿病的併發症The Clinical Complication of Diabete Mellitus
Diabe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糖尿病性心血管病變 |
<腦中風、心肌梗塞、血管栓塞硬化> | |
Diabetic nephropathy | 糖尿病性腎病變 |
<蛋白尿、腎衰竭、尿毒症> | |
Diabetic neuropathy | 糖尿病神經病變 |
<四肢麻木、運動反應協調遲鈍> | |
Diabetic retinopathy |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
<黃斑病變、視神經萎縮、視網膜剝離> | |
Diabetic gangrene | 糖尿病性壞死潰爛 |
<肢端潰爛、容易感染壞死> |
※糖尿病之病理原因及危險因子
◎週邊組織細胞之胰島素接受體數量減少 ◎ 高胰島素血症 ◎ 高脂蛋白血症
◎ 缺乏運動 ◎抽煙喝酒過量 ◎飲食不當 ◎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
◎妊娠期內分泌之 ◎遺傳基因缺陷(自體免疫疾病) ◎胰臟蘭氏小島腺體胰島素分泌不足 ◎胰臟蘭氏小島β-細胞退化 ◎葡萄糖耐受能力異常(代謝障礙) ◎葡萄糖對組織細胞之運送利用障礙 ◎組織細胞對胰島素之阻抗性昇高 ◎胰島素與細胞膜接受體之結合敏感性下降 ◎ 體重過重/體脂太多
※~糖尿病治療之突破性 4 大新概念~
強化葡萄糖之運送利用Enhances Glucose Transport
提昇胰島素之敏感活性Increases Insulin Sensitivity
防止糖尿病併發症之惡化Prevents diabetic complications
延緩胰臟β-細胞之衰亡Retards the atrophy of pancreatic β-cells
☆傳統第2型糖尿病臨床治療方式
傳統第2型糖尿病行之多年的治療控制及治療方法均採用胰島素分泌增進劑( insulin secretion stimulators),糖質生合成抑制劑(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s或糖質吸收抑制劑 (α-glucosidase inhibitors),包括下列
Insulin Secretion Stimulators | Sulfonylureas:Glipizide, Glimepiride, Glibenclamide, etc. |
Non-sulfonylurea secretagogues:Repaglinide, Nateglinide, etc. | |
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 | Biguanides (Metformin, Phenformin, etc.) |
α- Glucosidase Inhibitors | Acarbose, Miglitol |
Insulin Activators | Thiazolidinediones (Rosiglitazone, Pioglitazone, etc.) |
A Brand-New Category of Antidiabetic Agents
糖尿病治療之嶄新概念
雖然治療糖尿病制劑包括胰島素分泌促進劑(如:sulfonylureas)及糖質生成抑制劑(如:biguanides)是目前的治療主流,且多能有效控制第2型糖尿病
目前臨床應用上仍欠缺能直接提昇週邊組織(如:骨骼肌)葡萄糖的運送(glucose transport),卻又能選擇性地抑制脂肪組織之增生分化效果,這種葡萄糖運送激活劑如果能與傳統上述藥物或胰島素合併治療使用臨床效果將更加完善
※版權所有 請勿任意轉載※